平原商场

媒体聚焦>

企业风采

企业风采

媒体聚焦

平原商场企业文化构建中的朱来喜——写在平原商场60年店庆到来之际

 

 

 

□记者张建法
 


 

 

 

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。谈平原商场的企业文化,不得不谈到它的掌舵人——朱来喜。

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朱来喜,淳朴、厚道、善良,勇于进取、敢于担当。197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,作为平原商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、维护者和管理者,其个性特质、思想意识、道德准则、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、经营哲学,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平原商场企业文化的走向和内容。

如果把平原商场比作商海的一叶扁舟,那么像灯塔一样指引其前行的,就是平原商场构建的企业文化;如果平原商场构建的企业文化是指引其前行的灯塔,那么朱来喜就是这座灯塔的基石。

敢于担当为平原商场注入拼搏精神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

上世纪90年代末,历经30多年风雨的平原商场营业楼已成危楼,被房管部门列为限期拆除对象。时任平原商场的领导东挪西凑将营业楼建成个框架,之后因缺少资金等原因工程暂停,这一“暂停”就是8个年头。而这8个年头,平原商场始终背负着如山债务。

当时平原商场的账上没有钱,有的只是累累负债;工资没有着落,有的只是人心涣散;由于断断续续基建和其他综合不利因素,商场处于半营业状态;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,银行根本不可能向平原商场贷款……续建大楼的4500万元资金从哪里来?

重重困难,没有将临危受命的朱来喜压倒。沉甸甸的压力,他扛住了。

在困难面前,朱来喜详细调

研,围绕“如何让员工先有饭吃”做起了文章。他带着人四处跑市场找商源,尝试把盖了一半的营业楼一层用彩条布封起来招商;员工在前边出摊,让“家人”先有饭吃;他还试着把当时生意红火的金利来商户引进来……

白天走访、调研、想办法,晚上千百次来回算细账。可是上述方法却不符合规划要求,政策通不过,忧心忡忡的朱来喜整夜坐在破旧的两层办公楼上,他面前是满地的烟盒和烟头……

尝试了各种办法,唯一的出路是要建起自己的产业。“就是要了我的命,也要把楼盖起来!”朱来喜的这一决心,得到了市政府、商场班子及全体职工的支持。

对当时的平原商场来说,几万元钱可谓天文数字。辉县市孟庄镇的郭焕采接到朱来喜的求助后,

一下子送来了30万元现金。续建大楼的启动资金有了,工程得以重新开工,但工程的后续进度让朱来喜更难了。尽管与原来的施工队达成谅解协议,“旧账不还,新账不欠”,可根据施工进程,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。

为了筹措资金,朱来喜找到多年的老伙计、时任焦作百货大楼的总经理丁建军,老伙计听明白原委后,让财务准备了120万元现金;焦作新亚百货的老朋友听说后,私人筹措了28万元现金交到了朱来喜手里。财务科科长董茉莉与保安从焦作回来时,汽车后备箱里装着满满的零钞。满满的后备箱承载着朋友满满的情谊和信任,也承载着朱来喜满满的担当。

困难一个个克服,大楼一层层建起。按照原定计划,2000年10月29日9时将举行平原商场开业

典礼。可是连续下了几天的雨,到10月28日还没有停歇的意思,平原商场门前台阶上的地砖还没铺好,开业公告已经发出……那时候的平原商场人,每个人内心都在祈祷着、企盼着:老天赶紧放晴吧……

10月29日早上,小雨依然还能打湿行人的衣服。到开业时间9时,传奇般的情景呈现在平原商场人眼前,天空突然放晴。因劳累过度躺在病床上的朱来喜感慨万千,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赶来……

3万多平方米的新营业大楼建成开业,平原商场重获新生。逆境而上,朱来喜的担当精神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、四面八方朋友的援助,引发平原商场全体兄弟姐妹的共鸣。

临危不俱,朱来喜带领平原商

场全体员工挺起脊梁,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这条路使朱来喜信心十足,也使他深感责任重大。朱来喜以敢于担当的精神,感

染着每个人,在他带领下的领导班子,不惧艰险、直面困难,带领平原商场走上了一条可发展之路。(未完待续)

资料图片

 

豫公网安备 41070302000268号